飛行器制造專業

發布者: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發布時間:2022-06-08浏覽次數:5424

1. 專業簡介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主要研究飛行器工作原理、制造、維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飛行器制造、零件加工與裝配、故障診斷與維修等。常見的飛行器有:飛機、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等。于2017年首次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共四個年級,6個班,200餘名學生。

1.1專業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适應我國民航和航空制造業大發展對機務維修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航空産業發展一線,掌握一定的飛機設備維修技術、民航通用工具和專用工具使用技術,具有一定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能夠在航空公司、機場和飛機制造、維修企業等相關單位從事民用航空器的監測、診斷、維修和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1.2專業主要課程

空氣動力學、飛機腐蝕與防護、飛機性能、航空發動機、飛機電氣系統、飛機結構與維修、飛機控制、現代航空維修工程學、飛機系統原理。

1.3專業主要實踐環節

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企業實習、飛機部件拆裝與測試實習、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設計、航空發動機課程設計、現代航空維修工程學課程設計、飛機系統原理課程設計。

1.4學生畢業能力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航空發動機、飛機結構與系統、航空材料學、飛機維修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航空機務維護和維修的基本技能訓練,具有進行飛機結構及系統預防性檢查、維修與維護、設備控制、生産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和較好的人文素質,具備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2.具有數學及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具有機務工程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具備一定的開拓與創新精神。

3.具有對于民用飛機運行品質、安全可靠性分析及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4.具有飛機結構及系統檢修工藝管理、工藝分析與設計的能力,具有飛機結構及系統維修能力。

5.具有本專業領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習能力,具備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技術文獻檢索的基本能力,能夠閱讀和翻譯本專業英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7.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溝通能力。

8.具有國際視野、終身教育的意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


2. 專業情況

2.1 師資隊伍

本專業隸屬于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航空制造工程系,目前共有專業教師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4人,講師11人。專業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4人,師資隊伍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曆結構合理,專業理論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師資隊伍中,有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工程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人和校級科研團隊1個,專任教師出國(境)訪學比例超過20%

2.2 實驗實踐條件

學科特色:一是學科依托“蘇南國家自主創新區航空産業實驗實訓基地”和“常州航空産業園”,對接地方特色産業,校地、校企融合,産學研互動。與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徐州新沂棋盤通用機場、江蘇無國界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常州新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形成了“航空特種制造技術”、“民航運輸協同技術”和“飛行模拟與裝備技術”等三個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二是本學科注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科研反哺教學,科研服務社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成果豐碩。

2.3 教學科研成果

近三年來該專業所屬教師主持國家省市廳級及以上縱橫向科研項目20餘項,獲常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授權實用新型發明專利8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多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