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跨江融合共成長——“童舟共濟”志願服務團點亮“青仔”七彩假期(二)

發布者: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發布時間:2024-07-18浏覽次數:165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生活在長江兩岸的常州泰州的“鐘擺族”每天都在期盼大橋能早日通車。為引導留守、困境兒童見證跨江融合的發展,“童舟共濟”志願服務團于7月12日和16日分别組織孩子們開展“跨江融合橋頭堡”一日遊、防溺水安全宣講和應急救護包紮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橋”見工程壯圖,驚歎建設速度。活動當天,在志願者們的組織下,孩子們乘車前往虹橋鎮參觀常泰長江大橋。盡管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在乘車路上早已聽聞過這座傳說中的跨江大橋,然而耳聞不如一見,當來到虹橋新城河濱生态公園這一最佳點位參觀時,一邊聆聽大橋指揮部工作人員的介紹,一邊放眼眺望,現場一陣陣的驚歎聲此次彼伏!從2019年開工建設,到2024年順利合龍“牽手”,常泰長江大橋再一次證明了橋梁建設的“中國速度”。參觀結束,孩子們紛紛表示,“太哇塞了”“太壯觀了,等大橋開通了,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帶我從大橋上去常州看一看”。

“堤”防假日溺水,護航七彩假期。大江大河風景美,安全觀賞勿下水。住在長江邊的孩子,注意防水安全是一項必備技能。參觀大橋時,志願者們就提醒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要獨自在江邊玩。16日,圍繞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志願者們聯合泰興市藍天救援隊共同為暑托班孩子進行了專題宣講,并結合視頻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相關安全知識,再次叮囑孩子們樹立正确的安全觀念。

“急”時應急處置,守護生命健康。“遇到外傷應該如何正确的進行科學包紮呢?”理論講解員施傳譯為孩子們講解了兩種常用止血方法和最簡單的環形包紮法。錢瀾钰等志願者們又手把手為小朋友們演示包紮流程,孩子們學得專心緻志。随後,在“誰是包紮小能手”活動中,孩子們又投入緊張的應急救護實踐中。從課堂學習到實際應用,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更有效的鞏固了孩子們的學習成果。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通過實踐,“大手”“小手”們無一不被“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中國建造精神所感動。見證了橫跨長江兩岸的常泰大橋,看見了虹橋園區的“跨江融合橋頭堡”,學習了溺水防護和基礎包紮,大手牽起小手,相約共同努力,為常泰跨江融合發展貢獻“童”舟共濟“青”力量。

(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 封霞/文 “童舟共濟”志願服務團/供圖 陸婷/審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