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躍然“牆”上,引領架空層文化轉型 ——“留青竹刻揚四方,華夏非遺聚龍城”暑期實踐小分隊系列活動之五

發布者: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發布時間:2024-07-29浏覽次數:227

炎炎夏日,暑氣正盛,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留青竹刻揚四方,華夏非遺聚龍城”實踐團攜手新橋街道錦海社區黨總支,強“牆”聯手開啟了一場服務民生的文化盛宴。團隊圍繞公益宣講、綜合繪畫、主題牆繪 “三位一體”的模式普及知識底蘊、深化技藝感知、打造創意街區,積極弘揚非遺文化,讓傳統藝術在現代社區煥發新生。此次活動,實踐團創新性地将目光聚焦于社區内一處原本破舊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電動車停放架空層,通過藝術的力量,為其賦予了全新的文化屬性。

一、環境改造惠民生,非遺元素展新姿

實踐團深入錦海社區,全面測繪拟改造布置的架空層環境,細緻了解場地特點與居民實際需求,選定了一主二輔3面牆體作為打造文化街區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團隊巧妙構思,将細膩的留青竹刻、自由的紙鸢、靈動的魚燈等豐富多彩的非遺元素融入設計方案,以童趣的造型和鮮豔的色彩語言,為傳統元素注入新生。經過多輪深入讨論與細緻修改,最終确定了一套既貼合居民審美調性又符合文化傳播特性的設計方案,為即将展開的牆繪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匠心獨運繪藍圖,非遺文化入人心

随着設計方案的落定,實踐團迅速以牆為卷投入繪畫創作,起稿、鋪色、細節、勾勒……所有步驟環環相扣、精益求精。在輔牆“蘇繡”主題的牆繪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正專心緻志地描繪着細膩的圖案,此時,一位對蘇繡有着深厚情感的居民被吸引而來,她不僅為實踐團提供了寶貴的專業見解,還分享了家族世代傳承的技藝與故事,讓實踐團成員們深感動容。她的講述讓非遺文化的溫度與深度得以傳遞,也讓牆繪作品更加生動鮮活。

三、小手大手彙街區,非遺傳承有力量

為了進一步擴大非遺文化的傳播範圍,實踐團還精心策劃了“弘揚非遺文化,印刻少年風光”主題教育課程及實地體驗活動。活動特别邀請了錦海社區暑托班的雙職工兒童參與,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實踐團成員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實物,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非遺項目的曆史脈絡、精湛技藝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蘊,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殿堂的大門。

實地體驗環節更是将活動推向了高潮。在即将竣工的牆繪作品前,袁夢婷向孩子們講述了牆繪中的非遺文化,随後,在隊員們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手執畫筆,在牆面上留下了自己的“非遺印記”。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紛紛表示,這次經曆讓他們對非遺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悟。他們不再覺得這些傳統技藝遙不可及,而是感受到它們就在身邊,觸手可及。這份來自心底的熱愛與向往,正是非遺文化傳承與弘揚最堅實的力量源泉。

随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們不僅見證了非遺文化從古老技藝到現代牆繪的創造性轉化,更實現了其在公共空間中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牆繪作品成為文化新載體,激發了群衆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未來,我們将以此為契機,繼續開發剩餘空間,緻力于打造更多公共空間改造示範點,引領架空層文化轉型,讓非遺之美絢爛綻放,傳承不息。

(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飛行學院 宋吉娜/文 蔣李斌/攝 陸婷/審核)

Baidu
sogou